职防院,我愿意和你一起长“脂肪”(第41急救站)

时间:2019-09-06 15:49:51 来源: 点击:

【崔静 讯】要说起我和职防院的缘分,多亏了我家老爷子。

他曾是一名辛苦的煤矿工人,先进工作者的他全年无休,以至于人到中年得了矽肺,由于病情有些严重,通过劳动局审核来到我院进行治疗。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听他在我和妈妈耳边说:“哎呀,这个医院的工作人员真的很幸福--环境不错,病号没有很严重的,也没有传染病啥的,医患就像一家人……最主要的是上午病号打完针,下午就没事了,很适合小姑娘去啊,正好小静也是学护理,可以考虑去那里就业啊!”说完转身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我和你妈对你期望又不高,工作稳定,收入一般,再找个婆家,多好……”机缘巧合,2008年恰逢我院招聘护理人员,我有幸如愿应聘到我院。

人最怕回忆,我回忆着自己从当初踏入职防院大门的懵懂少女到今天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的过往时光,回忆着从一无所知的小护士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急诊”,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泪湿眼眶。

刚进医院那几年,实际工作情况正如我爸描述得一样,因为工作量不大,工作很清闲,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与患者拉家常、沟通病情,护患关系很融洽。我的工作状态松松散散,闲适中带着彷徨。

2013年我来到了急诊科工作。因为之前曾经在急诊科轮转过一个月,对急诊科的就诊量及业务范围有所了解,病人并不多,病种也不复杂。对于胜任急诊工作没有半点担忧。

正式进入急诊科后,才知道,我错了。

尽管病人就诊量、出诊量不多,但是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病种是我之前从未经历过的。在急救时,我就成了那个在旁边束手无策的旁观者。值得庆幸的是,科室护理团队从未停止过不停地学习。每经历一个实际病例,王老师就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把这个疾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等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每抢救一个危重症患者,王老师就组织大家进行病例讨论,总结、分析我们从接诊到治疗到抢救各个环节存在的瑕疵,力求在下一个病人身上不再重蹈覆辙;每次院前急救的现场处置,王老师及时指出现场处置中疏漏的治疗措施,认真了解现场的医护配合情况,以及与患者家属具体的语言沟通,以期做到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避免纠纷的产生;每周王老师会指定或前沿或基础或常见的疾病知识进行学习,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使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病种时,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束手无策与惊慌失措。这些年,一路走来,我的抢救技术与理论知识已经足以抵挡一面。

我在急诊科的这几年,她的成长真的是显而易见。从起初没有几个患者就诊,医护人员大眼瞪小眼的状态,到现在就诊室里人满为患,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输液室从几个人到现在十几、二十几人;从6张观察床到现在的12张观察床;从设备老化的抢救仪器到现在的一应俱全的新抢救设备;护理人员从最初的8个人壮大到现在的13个人……这一切的发展变化,源自我们院领导对急诊急救工作的充分重视,源自医技、后勤科室的鼎力相助,源自我们每一个人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

医院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从山泉路到南京路;从一座门诊医技楼到拥有独立的宽敞明亮的病房楼;从只有职业病、烧伤、康复的专科医院到拥有急诊科、内、外、妇、五官、皮肤科的小综合医院;从争创二甲到力创三甲……真的就像一颗树从只有树枝到现在的枝繁叶茂。而我的体重,也像蒸蒸日上的医院,从108斤长到180斤。

如果,我的体重一路飙涨,预示着医院的形势一片大好。我想大声喊:职防院,我愿意和你一起长“脂肪”!


  •   120急救站点
  •   市人大专项
    工作评议专栏
  •   淄博120
    官方微信
  •   淄博市医疗急救
    指挥中心服务号
  •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