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急救,担负着群众最急迫的医疗需求,体现着医疗行业的社会形象,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事业。
●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用责任担当大写健康淄博,他们时刻牢记“铃声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服务宗旨,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倾力打造法制急救、智慧急救、质量急救、温馨急救、绿色急救、善德急救“六大急救”,全市院前急救水平、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显著提升,社会综合满意度达99.9%,急救立法、胸痛区域协同救治、调度服务团体标准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浩,市委常委、秘书长尚龙江视察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连华,副市长刘东军视察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责任担当力擎第一急救力
1月27日,农历除夕。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日子,与家人团圆,热热闹闹吃年夜饭,看春晚,赏烟花,多么温暖,多么让人留恋的日子,但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调度员们依然甘于奉献,履职尽责,坚守在急救一线。
孟云云是2014年入职的调度员,今年正是她连续两年大年三十值班,她回忆:除夕夜那晚,时间在静静地走着,调度大厅窗外不时闪烁着烟花冲天的璀璨“身影”,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她和同事们依然紧张忙碌地接听每一个报警电话,帮助每一个需要救治的病人。除了节日的气氛,这是她们日常工作中极为平常的一幕。
今年的除夕夜,比平时的工作更忙碌一些,求救电话接连不断,不仅车祸事故、心血管疾病、醉酒、斗殴等比平时发生率高,而且又增加了放鞭炮导致的意外伤害,但是,坚守调度一线的调度员们忙而不乱,时刻秉着“时间就是生命,铃声就是命令”理念,严格执行调度制度和规范,第一时间派发出车单,与急救站配合工作,使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一个个电话的背后,凝聚的却是淄博急救人分秒必争的责任担当。
2016年全市120急救网络系统受理呼救电话191288次,日均524次,调度派车67245次,日均184次,救治病人59992人次,日均164人。指挥调度员平均受理反应时间3.54秒,调度平均处置时间58秒,全市120急救专线畅通率100%,24小时应答率100%,出诊率100%。
为全面提升全市院前急救能力建设,2016年,全市各区县卫计局在对所属120急救站点建设、急诊急救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临淄区卫计局组织开展了急救技能大培训,对临淄区人民医院三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以及全区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在急救站点建设上,临淄区人民医院以人、车、设备、技术全打包的方式在皇城镇、朱台镇和金山镇等偏远乡镇建设急救点,急诊急救流程更加规范、合理。
与此同时,全市120急救站点在车辆装备、救治流程、救治能力等方面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针对医保基金支付紧缩难题,市第一医院专门制定了《关于规范收治急诊危重患者的规定》,优先收治急诊急救病人,实现了分级、分区救治,确保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优化了重点病种的流程管理,将急性心梗和创伤病人的救治流程悬挂在醒目位置,极大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执行;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等站点建立了“院前急救-急诊救治-EICU”贯通一体化急诊与重症监护模式,提高了急危重症伤病者的抢救成功率,为急救人员打造了业务发展的平台;淄博市中心医院卓有成效的开展了心肺复苏培训教学工作,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授予“心肺复苏医教研基地”和“腹部心肺复苏转化基地”。
志愿服务
急救知识进社区
重大突发事件演练
急救扶贫
重大事件急救力天天在提升
日前,一企业发生丙烷气罐爆炸事故,引发火灾致多人烧伤,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迅速反应,科学救援,从接警到现场处理完成,仅用20分钟,便将所有事故伤员全部转入医院妥善治疗。
2016年,全市120急救站点认真贯彻落实《淄博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和《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现场救治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共处置三人以上重大急救事件325起(其中10人以上事故9起),救治伤病人1313人,其中重伤212人,轻伤1039人。参与全市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23项,出车71车次,累计派出急救人员583余人次。
2016年,全市120急救站点接到指令4分钟内出车的规定,执行基本到位,私自设置、宣传、使用120以外急救服务电话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全年发现未按调度指令出车133车次,较去年同期减少92车次,下降了65%;视频抽查出车2120次,延时出车7车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3车次,下降了41%,120急救站点违规现象明显下降,不按指令出车的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全市重大急救信息上报制度更加健全,全市多数120急救站点配备了医务科、急诊科两级专(兼)职报告人员,统一使用《重大突发事件伤员信息统计表》规范填写、即时上报,院前急救病历书写与管理更加规范。其中,沂源县中医医院病历书写质量尤为突出,桓台县人民医院则将急救派车单及急救死亡病历统一纳入病案室规范管理。
“六大急救”大写健康淄博
近年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着力丰富法制急救、智慧急救、质量急救、温馨急救、绿色急救、善德急救“六大急救”,全市院前急救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书写了健康淄博新进程。
法制急救,院前急救有了条令规范体系。日前,《淄博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我市院前急救工作有了明确的条令条例规范体系,医疗单位及公民、企业参与院前急救的责任、权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及保障。
为让全市120急救站点充分认识急救立法的重要性,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积极开展多渠道培训工作,先后在“全市院前急救工作推进会”、“全市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培训班”和“淄博市民营医院院长培训班”上开展了《条例》宣讲,并在全市所有120急救站点,开展了专题培训。截至现在,我市120急救站点急救医护人员均可熟记《条例》条款。
智慧急救,让院前急救平台更高效、功能更丰富。近年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结合我市院前急救工作实际,借助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智能传感等新技术,开展手机定位和无线集群对讲技术,安装车辆安全监控终端等新功能,实现了在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急救资源协调的一呼百应,为重大事件救援和医疗应急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与一键呼救式“智慧养老”项目实现对接,空巢、孤寡老人不管在任何地方,只需要通过胸前的快捷按键,便可第一时间在指挥调度平台上显示出老人所登记的地理位置、身份资料、健康状况、联系人等信息,实现了准确、快速救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忧化”养老。
质量急救,胸痛区域协同救治全覆盖。2016年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以全市行政区域内技术力量强的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为龙头,建立区域胸痛救治中心作为“点”,借助全市120急救车,形成胸痛病人救治的“线”,以各区域胸痛中心为基层医院配备的360余台心电图作为筛检的“面”,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交互、快速精准、协同高效的新的心梗救治模式,实现了全市胸痛病人的远程诊断、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分级诊疗,真正打通了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中院前救治“关键一公里”。
截止到现在,全市共计开展了1054例急诊PCI,市中心医院急诊PCI突破600例,北大医疗鲁中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地市级全域覆盖的均等化心梗病人急救服务格局初步形成,“指挥中心+区域胸痛中心+联盟医院”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温馨急救,全国率先发布调度服务团体标准。院前医疗急救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政府主办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
2016年,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将我市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服务经验,率先以团体标准的形式发布,填补了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服务流程和标准的空白。一旦推广使用,可以指导各级医疗急救机构的院前急救服务行为,可最大限度的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服务质量,避免调度差错的发生,为全国同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版,有效实现了院前急救的服务优化、科学指挥和精准调度。
此外,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出台《院前急救人员行为规范》,对院前急救人员行为作出规范,要求服务要热情周到、细致,态度要和蔼,语气语调要平和、流畅。
绿色急救,全面提升急救力。做好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有机衔接、联动,推动急危重症院内绿色通道建设;普及推广社会急救知识技能,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强化院前急救与社会急救融合。
善德急救,塑造"关注急救、关爱健康"的浓厚氛围。近年来,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全体职工牢记“善德急救,积善成德、厚德载物”急救行为理念,把“急救做仁善之人,善行救命于危缘”作为人生信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评选“生命之星”,宣传急救先进人物,讲好急救故事,凸显社会正能量。
同时,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以120学雷锋志愿者为主体,组织开展了急救知识“六进”活动,向市民积极普及培训急救知识,宣传“善德急救、积善成德”的急救美德,在全社会塑造了"关注急救、关爱健康"的浓厚氛围,真正有效的提高了市民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各项急救工作的全面提升,让淄博急救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6年,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被山东省妇联命名为“山东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指挥中心调度科被市委首批表彰为全市卫生系统唯一一个“时代先锋岗”;淄博市中心医院急诊PCI团队荣获中国胸痛联盟“最佳敬业团队”;淄博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护理组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全省第二家、全市首家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解放军第148中心医院闫波主任荣获“新华杯”百姓心中的好医生;淄博市中心医院马俊杰护士长当选首批“时代先锋”先进个人和淄博市党代表。